基层动态
小创新带来“大提升”
发布时间:2025-08-26      作者:      分享到:

涌鑫公司沙梁煤矿深耕“小改小革”创新沃土,将一线实践智慧熔铸成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的“金钥匙”,以“微创新”的持续迭代,激活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大效益”。 

动态防线筑牢安全屏障

1.jpg

综采工作面机尾三角区,煤壁在采动压力与巷道压力的叠加作用下片帮频发,传统护栏尺寸固定,随着工作面推进需反复人工移设,既难以及时封堵风险区域,又额外增加劳动强度。

为此,该矿研发了可调节伸缩护栏,以“自适应”设计重构安全防线。该装置采用φ65mm与φ80mm钢管做主轴,搭配φ25mm矩形框架和φ20mm滑动结构,通过铰链实现角度自由转动,螺丝固定设计让护栏随超前支架同步移动。投用后,不仅有效规避煤壁片帮、设备绞伤风险,更将辅助作业时间压缩近半,为动态作业面筑起一道“智能防护墙”。 

模块思维重塑建设效能

2.jpg

井下移动变电硐室的标准化建设,曾长期困局于“繁与慢”,不仅需16小时的搭建周期、5-6人的人力投入,而且在拆卸重组时材料损耗率居高不下。该矿掘进一队以“积木搭建”为灵感,创新推出移动便携式标准化配电硐室框架,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这套长26米、宽4.5米的装置,由51片高强度钢材模块构成,用特制卡扣与插接件代替传统的铁丝、螺丝硬性连接,仅需3-4小时即可完成组装,操作人员缩减至5人以内。底部设有可调节支撑脚,轻松适配复杂地形,能随配电设备同步迁移,避免二次拆装损耗,为井下配电系统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移动样板”。

柔性设计破解空间桎梏

3.jpg

皮带过桥作为井下运输线的“必经通道”,曾面临尺寸杂乱难通用、焊接固定费材料、占用空间碍通行、多人协作效率低的“四难”困境。

该矿创新研发的可伸缩皮带过桥,以“柔性适配”思维实现全场景突破。统一标准的伸缩结构,精准覆盖0.8米、1.0米、1.2米等不同规格皮带架,规避“一桥一规格”造成的资源浪费。螺丝固定的模块化组件,支持单人快速拆装挪移,较传统设计大幅降低人力依赖。通用化零件实现日常维修“即换即好”,紧凑结构在狭窄巷道也能灵活部署。这道能“随需而变”的通道,不仅让运输线通行更顺畅,更以低耗高效的特质,成为井下空间利用的“优化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