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传统能源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中能公司用一场“创新革命”给出了答案。2025年以来,科技创新方面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征集工器具革新提案26项,智能化产能占比超95%,全员工效达万吨。
破局:从“黑色印象”到“绿色智造” AI视频识别技术精准监测,智能巡检机器人24小时值守,400米超长智能化工作面煤机轰鸣……这正是该公司“建设高端一流智慧新矿山”战略的生动实践。 首创应用“超长工作面自开回撤通道”末采工艺,仅用9天便攻克矿井首个400m超长智能化工作面末采难题,刷新行业速度,安全事故率下降60%。在技术优化创新方面,完成11212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开采效率提升30%。智能信息化系统常态化运行率达85%以上,并完成智慧矿区侧系统建设,数据上传及时率达100%。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完成固废物联网监管平台建设,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 赋能:数字技术重塑产业生态 在调度信息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项监测数据。这是该公司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22项智能化项目,实现生产链数据贯通。 “通过AI算法,我们可以提前预测设备故障,故障响应效率提升40%。”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技术人员说。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对矿井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主煤流系统人工干预率降低70%以上,使吨煤生产能耗大幅降低。建设机电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带式输送机、综采工作面、压风机房等安装传感器256套,通过智能监测,开展预防性维修,降低70%因机械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维修效率提升30%以上,备品备件库存降低10%。 聚智:开辟人才发展新赛道 深入实施“12366”人才发展战略,推行“全员导师制”,人才结构显著优化,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职称的比例达87%以上,取得技能等级人员占比提升至91.5%。去年以来,五小创新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通过“订单式培养+实战练兵”机制,该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人才,30余名“85后”青年人才参与矿井系统优化、采掘技术创新等重要项目,推动10余个重点项目提前竣工,围绕4大领域14个重点研发方向积极参与申报科技研发投资项目计划。创新推行“全员导师制”,打破职级限制,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双向经验传递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