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文苑
文苑丨陕北的年
发布时间:2025-02-03      作者:      分享到:

灯笼高挂,忆往昔,终不似少年游。想起上学时每当寒假临近,我们便开始叽叽喳喳地打听彼此的春节计划。有人说要留在市区过年,有人说要与父母去南方的城市旅游,而我,只能“回老家”。每每听到这些话,我总会默默猜测他们的“年”是什么模样——或许是灯红酒绿,或许是喧嚣热闹,然而,我的“年”却是那段熟悉的路程。两小时的车程,高速、国道,再到崎岖的小乡村路,每一步都带着岁月的痕迹,直到那片熟悉的故土,将我轻轻接纳。

家中是一座简单的四合院,步入窑洞,那股热炕的温暖扑面而来。父亲对老家的热炕有着无尽的眷恋,他似乎在每一年的辛苦过后,都会在那晚炕火的温暖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而我总是睡不习惯,觉得自己像铁锅里的烙饼,被烙的里外皆干,因此回老家后父母不曾催我起床,我会自己慢慢爬起,悄悄寻找一口水喝。而此时,炖羊肉的香味早已勾起了我的食欲,每当我闻到羊肉的香气,便会趴在灶台旁,等待着那锅热腾腾的羊肉出锅。陕北的羊肉从不膻腥,我经常看着赶羊人拿着长长的铲子,铲起地上的土块砸向跑偏的羊群,口里喊唱着陕北民歌,古老又苍凉的曲调便会掀起地上的黄土卷向天空,然后眯了我的眼睛。在吃羊肉前,一碗“钱钱饭”是少不了的,汤里压成片状的黄豆形似铜钱,以此寓意来年财源广进,小时候,我总觉得汤里的豆子和豆渣没有什么味道,喝上一口,总觉得寡淡无味。然而,随着岁月流转,不知是习惯成了自然,还是心底那股对“赚钱”的期盼,我开始舀起两大勺,渐渐地,将那份清淡也当作了对生活的祈愿,每次喝完,总是感到内心的满足。

在炊烟的上升中,太阳从黄土坎上落了下去,小院里飘着的香味从羊肉、“钱钱饭”,再到炸丸子、炖鱼、炒菜,中途还能闻到院子里垒起的“火塔塔”的烟味,噼里啪啦的烟火在院子上空炸起,我的24个除夕便这样过完了。

每一年的除夕,仿佛都在无声地重复着上一年的模样——就像那一碗“钱钱饭”,那锅炖羊肉,一成不变。然而,又好像年年不同,新修的小院,出嫁了的姐姐,因工作回不了家的哥哥,去世的爷爷,而今年我的奶奶也离开了这世间的喧闹。我的父亲说,从此他的老家没了,以后过年就是我们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可我觉得陕北老家的年是一直在的,它不仅仅存在于某一片土地或某个人的身上,它存在于我们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里,存在于年夜饭的每一道菜中,存在于与亲朋的欢声笑语里,存在于窑洞里曾经的柴火和炊烟里。(阳木生态公司: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