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之言,深刻道出了学思结合的真谛。近日有幸聆听景莹教授讲授的《跟毛泽东学工作方法》,正是这样一场及时雨,浸润了我在实践中渐生困惑的心田。
分析之道,是安静地看见
毛泽东同志说:“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这句话轻,却有力。思索、分析,不是技巧,而是接近真实的修行。《矛盾论》《实践论》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十六字,不是口诀,而是一盏灯。它教我们如何在喧嚣的现象中,寻得那一根牵动全局的丝线。
曾几何时,我困于事务的泥沼,在琐碎中跋涉,却忘了为何出发。而今明白,企业经营如行棋,市场波谲、技术迭变、人事纷纭,看似千头万绪,实则如毛泽东指挥战局,不过“主次”二字。跨部门协作中,声音各异,步调不一,若能静心聆听,辨明关键的那一环,理解彼此未言说的关切,便能在混沌中开出道路,让团队的默契如溪水汇流,自然而深远。这何尝不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另一种诠释?
谋断之间,是从容的担当
“多谋善断”,四字千钧。景老师娓娓道来:“多谋”不是多言,而是俯身倾听民声、潜心调查研究、真诚虚怀纳言;“善断”亦非武断,而是时机成熟时于抉择前坚定迈出一步的担当。
《尚书》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管理者若常怀谦逊,便能在纷乱中保持心灵的开放。毛泽东同志在重大决策前博采众议,甚至主动寻访异见,那不是策略,而是一种对天下大同理想的不懈追求与担当。在企业行走,每逢重大抉择,若能营造一方容得下所有声音的土壤,让思想自由交织,便已接近“兼听则明”的境地。
而当时机来临,那如稻穗般低垂的思考,早已在“多谋”的土壤里扎根沉淀——正是无数次权衡、千万般考量筑牢了根基,“善断”才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落笔。它不需嘶喊,不凭意气,只源自深厚的积累与一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静默担当。转战陕北的笃定,三大战役的果决,不是传奇,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民族复兴伟业、于时代考验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担当。企业管理亦然,方向既明,便要炼就“善断”之功,以科学判断把握机遇,方能行稳致远、不负所托。
时光流转,毛泽东同志的工作方法如远星不熄,仍以温润而坚定的光芒,照亮着我们今日应对复杂世界的迷津。那些蕴藏于历史深处的智慧,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一种从容看待全局、安顿内心的修养。愿我们能将这份体悟,化作日常中的笃行,于实处耕耘,在细处着力。未来路上,既怀千里之志,亦不负此时此心的清醒与坚定。


榆北公众号
榆北视频号
榆北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