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落实“四种经营理念”见行动】一根电缆的“自述”
发布时间:2025-09-17      作者:刘随平      分享到:

我,是一根长500米的高压电缆,外皮裹着耐磨的黑色橡胶,芯线是锃亮的铜丝。两年前,我还带着出厂时的崭新光泽,在中能袁大滩煤矿井下11207综采工作面“就业”,负责给采煤机输送动力。

那时的我,每天听着机器的轰鸣,看着矿工师傅们穿梭的身影,以为自己会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

4.jpg

直到三个月前,工作面完成采煤任务,我和其他设备一起被拆解回收。当我被卷成圆盘、装上运输车时,心里满是失落:“难道我就要被堆在仓库角落,等着生锈报废了?”

毕竟在我之前,不少“兄弟”要么因为局部破损被直接丢弃,要么因为没人细致检查,就被归为“不可复用”的废品。

可没想到,运输车没往仓库去,反而径直开到了机修厂。这里的灯光亮堂堂的,几位穿着蓝色工装的师傅围了上来。

“先测绝缘,再查破损,仔细点,别漏了任何一处细节。”机电队电工班班长刘双成的声音洪亮,我能感觉到他手里的检测仪探头在我的外皮上慢慢移动,电流的微弱震动顺着橡胶传到芯线上,那是在检查我是否还能继续“出征”。

5.jpg

“绝缘电阻达标,就是中间有两处外皮磨破了,补一补还能用。”刘师傅拿着记号笔在我身上做了标记,随后把我抬到工作台上。

他先用砂纸轻轻打磨掉破损处的毛边,再涂上特制的绝缘胶,最后裹上两层耐热绝缘带,手法细致得像在给我“缝补衣裳”。

旁边的徒弟疑惑不解:“师傅,一根旧电缆修修补补也就省几千块,值得这么费功夫吗?”刘师傅笑着摇头:“你可别小看它,咱们机电队的规矩就是‘能修不换、能复用不丢弃’,积少成多,就是给公司省大钱。”

没过多久,新的综采工作面传来了需求,那里的供电线路需要补充一段高压电缆。当我再次被展开、铺设在井下的电缆沟上时,心里满是激动。

6.jpg

负责安装的师傅拍了拍我的外皮:“听说你是机电队修复的‘老伙计’,好好干,再撑几个工作面也没问题。”

现如今,我又重新听到了熟悉的机器运转声,只是这一次,我更清楚自己的价值,我不再是一根只会“耗电”的电缆,而是该公司“降本增效”理念的见证者。从回收、检测、修复到复用,每一个环节都藏着全体职工的辛勤付出,而像我这样被“拯救”的电缆、开关、水泵等“兄弟姐妹”,今年以来已经有“几十位”,节约材料成本几十万元。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还会再次退役,但我不再迷茫,因为我知道,师傅们会用最细致的手艺,让我继续出现在需要的岗位上,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