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在122盘区辅运大巷,管线排列得跟用尺子量过一样。”近日,中能公司袁大滩煤矿准备队班长李龙卯指着身旁的标准化线路,语气里满是自豪。
这是该公司以“严管+厚爱”为遵循,聚焦“人、机、环、管”四大要素推进标准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通过推行“动态达标+亮点引领”双策略。一方面,组织全员开展新版标准培训,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模式,组织“三项”岗位人员等参加安全基础培训2180人次,员工安全技能显著增强。
“以前对标准化的理解就是‘不违规’,现在知道每个螺栓的紧固力矩、每根电缆的悬挂高度都有明确标准。”该公司袁大滩煤矿综掘二队员工白亚军拿着《标准化操作手册》说,经过2次考核,他的标准化作业评分从最初的75分提升到95分。
另一方面,深化“八标”闭环管理,重点打造122盘区辅运大巷标准化亮点线路,今年以来,已经先后建成2个精品采煤工作面、4个精品掘进工作面、4个精品硐室、2条精品路线。“我们定期开展‘三评’考核,部室评价找问题、旬检评级定等级、重点评定树典型。”安全管理中心荔朋波介绍,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机制,矿井月度达标率稳定在96%以上,井上下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现在治灾就像给矿井装了‘千里眼’。”该公司袁大滩煤矿地测防治水中心技术人员指着监测屏幕说。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中,公司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灾害治理体系,目前已完成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排查10余次,编审提交《重大灾害治理“顶层设计”方案》,同时结合安全管控实际,创新发明“仰角冻结器”“防渗水预警装置”,使水害预警响应速度提升70%。
“以前修设备靠经验,现在通过‘六精闭环链式包机制’,每台设备都有专属‘管家’,故障率比去年降了30%。”该公司袁大滩煤矿机电队维修工刘强一边记录设备运行数据,一边介绍。在“机”的管理上,公司建立三级运维机制,智能化设备常态化运维率达85%以上,井下智能化系统应用实效提升40%。
如今,行走在中能公司的矿区与井下,标准化的作业环境、熟练操作的员工、高效运行的智能设备,共同勾勒出安全发展的生动图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人机环管’协同发力,让标准化成为安全生产的‘压舱石’,为矿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