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榆林这片黄土地上,七月八月的汛期如同大自然奏响的激昂序曲,而立秋,则是这序曲中一个微妙的转调,悄然带来了秋的讯息。
汛期的榆林,雨水格外慷慨。那些日子里,乌云常常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迅速聚拢,转眼间便遮蔽了整片天空。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向大地,打在窑洞的窗棂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街巷里,水流湍急,带着泥沙,一路奔腾。远处的山峦在雨幕中变得朦胧,像是一幅被水洇湿的水墨画。河流也一改往日的温顺,河水暴涨,波涛汹涌,裹挟着树枝、杂物,滚滚向前。这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尽情展现,它让这片土地接受着洗礼。
今日立秋,清晨醒来,便能感觉到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风,不再是夏日里的燥热黏腻,而是带着些许清爽,轻轻拂过脸颊,仿佛在耳边低语:秋来了。走在老街,人们的脚步似乎也因为这立秋的微风,多了几分闲适。街边的柳树,叶子虽依旧翠绿,但仔细看,已有了微微泛黄的迹象,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夏天挥手作别。
在榆林的乡村,立秋有着别样的韵味。田野里,玉米已经长得高大粗壮,腰间别着饱满的玉米棒,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谷子沉甸甸地低着头,谷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农民们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知道,立秋过后,收获的季节就不远了。此时,在农家的小院里,或许已经开始准备“咬秋”的西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开那鲜红的瓜瓤,大口咬下,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似乎真的能把暑气都“咬”走,迎接秋天的到来。
登上高处,极目远眺,整个榆林大地在立秋这一天,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新的色彩。山与川在朦胧中若隐若现,黄土地与绿色的植被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独特的画卷。而在这画卷中,流淌着的是岁月的痕迹,是榆林这片土地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曾经,这里有过金戈铁马的战争,有过戍边将士的坚守;这里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世世代代,与自然抗争,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立秋,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气的更替,更是生活的一个节点,它意味着忙碌的夏天即将过去,丰收的秋天即将来临。
在这立秋的日子里,我站在榆林的土地上,感受着汛期与秋的交融。雨还会时不时地落下,那是大自然在为秋天的到来做最后的铺垫。而秋,正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走进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带来新的希望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