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赚钱’思维去‘花钱’”讨论发言
副总经理 杨光耀
为深入贯彻落实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见效,根据公司统一安排,下面我围绕“用‘赚钱’思维去‘花钱’”这一主题,从转变思想、实践路径和保障举措三个维度展开交流发言。
解放思想,破局立新 重塑“花钱”思维价值认知体系
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国家对煤炭行业安全环保的刚性约束不断加码,公司面临成本攀升与市场需求缩减的双重压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集团“四种经营理念”成为破解之举,更为我们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思想指引。用“赚钱”思维去“花钱”,本质上是对传统经营观念的系统性革新,它打破了“花钱即消费”的固有认知,将资金支出转化为价值创造的起点。这要求我们在每一笔资金投入前,都要以“投资回报率”或效益为标尺,深度剖析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预期收益,真正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以“小资金”撬动“大效益”,把“花钱”变成杠杆,通过“滚雪球效应”形成“投入-产出-增效”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学谋划,精准发力 创新企业“赚钱”增效的实践路径
㈠算好成本管控“精细账”,下好降本增效“先手棋”。
一是持续推进机电降本增效管理,公司成立物资比质比价专班,组织所属单位深化与榆通公司战略合作,针对矿井安全生产主要设备备品备件和大宗物资开展“二次谈判”。截至5月份,成功实现物资采购成本降低518万元,同比降幅达1.74%。二是充分融合公司智慧矿区、矿井侧物资保障中心与西煤云仓系统数据,构建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有效降低闲置物资占有率。2025年计划盘活闲置物资121台/套,涉及设备原值2.07亿元。涌鑫公司通过采煤机、掘锚机等设备内部调剂,液压支架等主要设备自主维修,皮带、机电硐室自主安装等举措,2025年修旧利废节约资金2375万元,自主作业创收633万元,省下来就是赚得的利润,实现了成本压降与效益提升的双突破。
㈡科学谋划机电装备迭代升级,推动安全生产效益再提升。
一是聚焦采掘核心技术革新,大力推广超长工作面高效开采技术,实现采煤工效提升10%、巷道掘进量减少25%、工作面回采率超95%的显著成效;持续推进半煤岩智能快掘装备迭代升级,袁大滩煤矿第三套快掘装备已完成截割部与自移机尾改造,预计6月底设备到矿,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单进水平。二是持续优化机电运输系统,成立袁大滩煤矿原煤运输系统改造专班,加快推进系统能力提升,为千万吨矿井高产高效提供坚实保障;三是持续深化“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建设,推动三对矿井智能化系统常态化高质量运行,通过数字化赋能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减人提效。
㈢拓展多能互补产业布局,打造公司协同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们面临“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机遇,唯有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面加强智能洗选、智慧运维、绿色电力高端运营品牌建设,加快构建多能互补产业格局,推动企业市场化转型,方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选煤分公司以做优洗选主业为核心,持续提升生产运营水平,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洗选”品牌;信息化运维分公司聚焦系统运维、科技研发、市场开拓三大核心业务,加快向“专精特新”企业迈进,树立“智慧运维”行业标杆;榆神电力公司积极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拓展机电安装、电气试验、光伏等多元业务,创建“绿色电力”卓越品牌。
固本强基,多措并举 健全协同增效长效践行机制
㈠强化全员理念革新,推动效益导向思维变革。
一是强化全员效益意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监督、科学制订生产计划,减少设备空转与能源消耗,有效遏制库存积压、物资损坏、材料浪费现象。二是强化投资回报意识,将“花钱”视为企业价值增长的“跳板”。针对技术落后、故障频发、效率低下的老旧设备,果断实施技术改造、工艺升级、设备再制造与更新,以设备“焕新”升级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㈡完善科学决策体系,提升投资精准管控能力。
一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在投资建设、大型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决策前,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全方位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综合测算项目的市场潜力、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二是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各类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管理,为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提高投资决策的精准度。
㈢强化成本效益分析,优化资源动态配置效能。
一是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全要素、全流程的成本管控机制,深度分解、剖析生产经营各类成本,锁定成本管控关键点,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持续降低运营成本。二是构建资源动态配置机制,依据市场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动态调整资源投入方向,将有限资源投向效益优、潜力大的核心业务与重点项目,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将全面而深入落实“四种经营理念”,将其贯穿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全过程,通过全员理念革新、科学决策支撑、精准资源配置等关键举措,持续提升企业经营质效,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