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掠过山河,带来熟悉而激昂的旋律。每当这个时节,我的思绪总会被拉回到那些与党紧密相连的岁月,那些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
儿时的夏夜傍晚总带着蜜糖的甜,姥爷讲的战斗故事是最诱人的“零食”。他讲孟良崮战役里战士用身体搭起的火线桥,讲淮海战役中老乡推独轮车送来的军粮……让“共产党”三个字有了血肉的温度。最难忘是他教我唱歌的那个黄昏,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握着我的手拍着节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从胸腔里涌出来,像一道光劈开懵懂的迷雾。我望着他眼中闪烁的星子,第一次觉得那些跃动的音符不是歌词,而是无数生命堆垒出的真理,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回响。
成年的门槛曾暂时隔开了少年的憧憬,直到大学一年级,我才在晨光里郑重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钢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像心跳在信纸上叩问。可发展党员的标准如同一座高山,一次次的“暂未通过”让信纸蒙了尘。直到某个失眠的深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字如闪电划破黑暗:“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这句话让我忽然懂得,姥爷歌声里的激昂,原是无数人用一生回答的命题。
大三,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的那一刻,时间仿佛折叠了过往的时光。姥爷的歌谣、申请书上的修改痕迹,都在宣誓声中凝成一股热流。“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句誓言像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的涟漪至今未平。如今穿上工装走进机房,键盘敲击的节奏与当年抄写党章的韵律隐隐相合,当熬红双眼时,总会想起姥爷故事里那些冲锋的身影。原来信仰从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化作脚下的路,在每一次攻坚克难时,奏响属于新时代的回响。
七月,是党的生日,更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回望初心、砥砺前行的时刻。站在党旗下,聆听着那首熟悉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些过往的经历如潮水般涌来。我知道,入党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生的承诺。未来,我愿化作一颗小小的星辰,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以键盘为枪、以代码为盾,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火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