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材料费总体下降12%,但电气设备专用耗材支出却环比增长了8%。”榆神电力公司涌鑫运维中心35kV变电站会议室内,气氛略显凝重。经理车新民指着成本分析表,目光扫过参会人员,“这不是偶然波动。我们要从数据里找问题。”
面对耗材支出逆势上涨的挑战,该中心深挖物资管控、修旧利废、技术创新潜力,精准施策,让“四种经营理念”落地见效。
领料单上的“新规矩”
“张哥,帮我看看这申请单填得对不?”检修班员工白宇龙拿着刚填好的物资领用申请单,递给旁边的同事,“现在领点东西比以前麻烦多了,需求人申请、班组长复核、分管领导终审,一步不能少。”白宇龙的感慨,正是涌鑫运维中心物资管理精细化的体现。 该中心构建了“预算-领用-监管-考核”闭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交旧换新”制度,废旧物资回收率高达32%。每月成本分析会上,各班组带着详实数据“摆擂台”。沙梁35kV变电站站长在会上汇报:“上半年通过与其他站点或矿方联系,回收其闲置零配件再利用,我们单站就省了1.8万元!” 工坊里的“寻宝记” 走进涌鑫运维中心的“利废工坊”,安山变电站班长霍登媚正带着青年员工拆解0.4kV抽屉柜。“大家注意看,这块电能表只是接头烧蚀了。”霍登媚用螺丝刀熟练地卸下一个零件,递给旁边的青工。“换个新接头就能用。报废设备上拆下来的零件,就是咱们现成的‘零件库’。” 一旁,物资管理员雷超的电脑屏幕上,一份详实的创新成果台账清晰记录着战绩:利用废旧钢材自制设备遮雨棚,材料费省下3800元;用废旧角铁加固绝缘梯实现零成本施工。“今年光是重组利用的继电器和PLC模块就有4台。”雷超指着台账说,拆下来的零件,直接省下了新采购的费用。 “金点子”落地解难题 过去,矿井主通风机传统双凝水管路存在的冗余建设、冬季易冻堵、维护成本高等痛点。该中心通过“金点子”擂台赛广泛征集方案,最终采纳了“单管路+保温”的系统优化方案,将排水管路直接延伸接入西侧排水渠,采用特制三通确保高效排水,一举攻克了冬季冷凝水排放不畅的难题。 “别小看这一处管路改造,背后是整个团队反复测算的结果。”参与改造的工程师李伟说道,“从材料选型到施工方案,每个环节都经过多轮论证。”如今,“金点子”征集转化已成常态,已有4项优秀建议落地见效。从一条管路的革新,到一套机制的建立,技术创新不再是偶然突破,而是化作每日工作中的思考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