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袁大滩煤矿深入践行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通过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和精细管理多轮驱动,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新突破。
技术破冰 提质增效
“原有的堆煤传感器对环境干湿度过于敏感,容易频繁误动作,导致胶带机经常重载停车。”该矿运输队队长说道。 有问题就要见行动。该矿通过引入LG12A3-4接近传感器,彻底解决了这一“顽疾”。投用一个月后,胶带机重载停车次数显著减少,设备使用寿命预计延长30%,年节约维修费用超百万元。 生产技术中心通过反复钻研与试验,将顶部网片搭接长度从100毫米优化至80毫米。这种“毫米级”的技术优化,在保障支护安全强度的同时,实现了材料消耗的精准控制。 “别小看这毫米级的调整,按照全年掘进任务计算,单这一项优化就节约成本近百万元。”该矿生产技术中心负责人说道。 循环利用 变废为宝 “废料堆里掘金矿,循环链上造金山,仅3月份,我们节约材料费近10万元。”该矿综掘一队队长在班前会上说道。 通过专业技术和创新思维的巧妙结合,破损的风筒重获“新生”,废旧的钻杆再次“上岗”,废旧材料经过一双双巧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一季度,仅综掘一队修复了10余个破碎机锤头,并将废料改制为两百多个管路挂钩,累计节约采购费用近20万元。 该矿还创新推行“区队库房+井下现场”双线管控机制,将材料复用率提升至92%,累计创效达材料配件采购成本的10%。 凝聚合力 全员创效 该矿通过构建四级经营责任体系,从设备维护到成本控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生产经营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设备包机制”的实施,设备管理的责任感被深深植入每一位员工心中。正如设备责任人王虎雄所说:“自从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维护设备。”在他的巡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11210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健康档案”。过去三个月,他所包保设备的故障率显著降低,维修响应时间缩短了70%。 实施“131”全流程管控模式,将成本指标与绩效工资紧密挂钩,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修复设备的细节能直接转化为绩效收入,杜绝材料浪费的点滴也能增加个人收益。一季度,通过严控计划、审批、领用、回收、复用、考核六大环节,吨煤材料费较同期下降了8.7%,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事事皆为效益增长点”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