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们已成功实现井下‘红绿灯’智能管控系统。如今,采煤工作面处处可见智能化的身影,不仅大幅提升了安全性,更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员工们纷纷感叹的这些变化,正是中能袁大滩煤矿持续推进智能化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继2023年成功通过陕西省A类智能化矿井验收后,中能袁大滩煤矿在智能化建设领域再创佳绩,实现新突破。
智在“创新” 中能袁大滩煤矿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该矿“主煤流智能集控系统”的创新应用,实现了井下多部带式输送机,远程集中协调控制、单机自动控制、一键启停控制(顺、逆煤流启停);各部带式输送机、变频器、电机等设备的数据实时采集、监测、诊断与预警;“AI视频分析系统”的革新应用,让井下空载、跑偏、堆煤等问题得以精准识别,从而极大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预控性,确保了运输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四新”推广已然成为矿井提质增效的制胜法宝。 智在“安全” 该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举措,一方面通过优化“双预系统”,以窗口“抖动式”提示,提醒业务负责人及时处理问题隐患,统一监管,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让责任人员能够实时接收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整改销号等相关信息,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快速获取井下安全生产数据,实现对现场安全状况的实时、全天候监控。 智在“通防” 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数据,井下各系统生产线忙碌运行,矿井智能通风管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决策和管控…… 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能袁大滩煤矿牢牢把握智能矿山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智能化通风建设,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协同控制、远程控制的通风系统。在加快推进智能通风系统迭代升级的同时,将该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井通风技术相融合,实现通风信息监测感知、通风隐患自动判识、通风安全动态预测、通风调控智能决策等功能,逐步建立起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抗灾能力强、系统安全、高效节能的智能化通风管理一体化机制,有效提升了“通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