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传统能源企业的创新路
发布时间:2024-10-09      作者:蔡海涛      分享到:

中能公司致力于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以及降本增效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企业迈入“创新”时代。至此,一幅以安全高效为指引的创新“路线图”渐渐展现。

破冰之旅 从“0”到“1”的精细化管理革新

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破除企业成长期的安全管理难题,成为该公司异地重建袁大滩煤矿后迫在眉睫的“必答题”。

微信图片_20241010210515.png

2021年6月,该公司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在传承原有精细化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实践总结和课题研究“同步走”的策略,提炼出全新的“六精三十六闭环”管理模式,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全面推行精细化及闭环管理。

该公司按照“落细 落小 落实”的原则,围绕安全、生产、经营、党建等多个方面制定6大项精细化管理要求和36小项的闭环管理法。

“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来,班组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在该公司袁大滩煤矿综采一队学习室里,生产班班长杨玉刚一边对当班职工进行酒精测试一边说道,“现在进行的是‘十加十’安全排查,确认职工精神状态。”

精细化管理,让安全更有保障。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等多项荣誉,目前已实现安全生产6400余天以上。

科技蝶变 创新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及科研项目推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微信图片_20241010210521.png

“‘巨厚风积沙地层长距离斜井建设关键技术’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煤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部技术人员说道,“我们克服了巨厚风积沙地层中斜井建设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冻结斜井长步距机械化快速施工工艺体系。”具体而言,该项技术为推广冻结法的绿色施工应用提供了依据。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该公司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其变为“最大增量”。

实践中,“细骨料浆体大倍线自流充填采煤技术研究”“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及应用”等一系列技术成果,破除了技术“壁垒”,切实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7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31篇,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题良策“ 小支点”撬动降本增效“大杠杆”

中能公司以“八个聚焦”“四种经营理念”为指导,坚持“向外开源+向内挖潜”双轮驱动,企业运营质量稳健提升。

年初,该公司深入推行“四位一体”成本分级管理体系,制定30条降本增效措施,对权责进行再界定、再分配,压实分级成本管理责任。

微信图片_20241010210526.png

增“智”降本,该公司“量身定制”的智能快掘系统,掘进工效提升25%,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我们还通过向内挖潜,累计完成修旧利废项目400余项,外委维修较上年同期降幅40%以上。”该公司机电管理部负责人说道。

“今年以来,公司及所属各单位聚焦管理成本、生产成本等精准发力,深挖降本增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让降本增效开出了‘效益花’。”该公司财务部人员说道。

与此同时,该公司紧扣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30余项制度流程,实行“四线管理”模式,实现各层级、部门的业务更聚焦,协作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