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落在榆溪河畔的榆北科研大楼,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10月21日,公司“比能力、强素质、展作风”新闻写作业务竞赛落下帷幕。这是一场榆北新闻人的“赶考”,是对公司新闻宣传更高水准人才的培养和选优,也是这群新闻人的“补给站”。
蜕变、升级,心向往之,从这里开始……
这场培训,收获了什么? 来自各单位的宣传骨干在本已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和精力,凭借对新闻宣传的热爱和执着,完成了每一次的宣传任务,而这场培训,堪称“及时雨”。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和危机处置》《新闻摄影与短视频制作的“术”与“道”》《如何提升投稿“命中率”》……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全程高能,干货满满。 大学教授、资深媒体记者……老师倾囊相授,解答疑惑,如同武林高手般打通了学员们的“任督二脉”,令他们在新闻宣传的道路上更加畅通无阻。 “当看到黄珞老师分享一组《我和我远方的家》的图片,让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好的新闻一定是策划出来的。” “培训老师们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进行‘解剖式’教学,这场培训真的既解忧、解惑又解渴。” 经历了知识的洗礼,大家有着共同的感受:业务水平提高了、综合素质加强了,宣传思维和格局都被打开了。 头脑风暴,怎样激发思维和灵感? 14个主题,涵盖了智慧化建设、安全管理、绿色发展、人才建设、民生工程等公司全部推动的重点工作。 14名选手,“跳出”了禁锢自己思想的牢笼,带着新闻线索与求知欲,深入采访,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悟,限期内完美地解答了线索的内容。 14篇稿件,有的稿件角度小,但反映的主题可并不小;有的稿件角度新,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有的稿件角度实,实话实说,不夸大,不虚报;有的稿件角度细,能始终按照“三贴近”的原则突出报道的现场感和鲜活性。一篇篇高质量稿件,无不体现着大家卓越的新闻敏锐性、扎实的新闻调查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时间虽短,但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发挥自身最大的能量,饱含心血与汗水,凝结了智慧与情怀。 有的面对着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犹如努力在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路;有的借助咖啡的帮助,保持清醒头脑,不觉间熬到深夜;有的更是反复推敲稿件内容,咬文嚼字、精益求精,力求呈现最完美的作品…… 巅峰对决,实战出了哪些真章? 决战开始—— 一场“真刀真枪”的比拼,10月21日在公司科研大楼拉开帷幕。 新闻写作业务竞赛现场,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在竞技场上大显身手。这场竞赛,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次全面检视,更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自我突破;不仅是实力与才华的碰撞,更是激情与勇气的较量。 “书记,我要干宣传!”一句对宣传工作的誓言,喊出了参赛选手薛起哲对新闻宣传的满腔热血和奔赴山海的决心。 “风起、风来、风吹;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参赛选手盛一丹用“三股风”刮起了榆北的崛起之风、强企之风。 “你回去吧,单位很好,在门口看了就满意了……”弓瑞锋以他的亲身经历,哽咽讲述榆北基层有温度的感人故事,一度让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 在10分钟的展示时间内,大家拿出“看家本领”向评委阐释作品的构思角度、创作过程、具体内容等。评委们则严格按评分标准从写作能力、文字组织、现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判。大家相互汲取经验、启发灵感,以赛强技、以赛赋能、以赛代训、以赛增谊。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相信在日后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新闻工作者们能够更好地用新闻的眼光挖掘榆北发展“富矿”,以本次竞赛为契机,积极践行“四力”,保持脚底有泥、心中有民、眼中有光,以典型人物故事、身边细节变化,揭示主题,记录发展,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为公司持续走向优秀,奔向卓越贡献新闻宣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