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思乡
把酒观花菊正黄,人间情满又重阳。
重九深秋日以凉,登高独羡燕归乡。
深情总比夜风长,岁岁登高眺远方。
虽有他乡菊作伴,难如故乡夜风香。
久伫山巅望家乡,梦入吾家思吾娘。
身居异地逐梦客,一杯浊酒泪成行。
(涌鑫公司:苗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绝唱拨动心弦千年,古往今来,异乡客无不为此动容。我也不例外,又逢重阳,对爷爷的思念之情更是涌上心头。爷爷住在宝鸡,而我的工作地点在榆林,相隔千里之遥。平日工作较忙,没有闲暇时间陪伴爷爷,只能打电话问候。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上班比较忙,就把我交给爷爷奶奶照看,奶奶身体不好,照顾我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爷爷的肩上。 爷爷年轻时当过兵,上过航校,喜欢锻炼,又酷爱看书,时常给我讲部队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零下40多度的气温,枪林弹雨的云山、白雪皑皑的长津湖,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直到现在,这些让人为之动容的画面还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后来我上学了去了西安,爷爷还在宝鸡,电话就成为连接我们的纽带,就像弯弯的月亮,我在这头,爷爷在那头,月亮在云里穿梭,我们在风里摇曳。 每年放假,我都会回宝鸡看望爷爷奶奶,我慢慢长大,爷爷慢慢变老,苍苍两鬓经过时间的风化已然花白,挺拔有力的身体也被岁月压弯了腰。爷爷常说“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争取考上好大学”,这三句话常在我耳边萦绕,贯穿我的学生时代。 如今工作了,我已告别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时间悄无声息的走过,爷爷看着我一天天长大,我看着爷爷一天天变老。想着爷爷日渐苍老的脸庞,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无名的惆怅。 “你要踏踏实实工作,为单位多做贡献”,这是刚上班时爷爷对我叮嘱。“孩子一个人在外很不容易,要常打电话问问”,这是爷爷对爸爸的嘱托。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首首感人的诗句带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直到爷爷身边。 深夜的窗外,回忆是陈旧的忧伤,思念的泪水,在梦里回荡。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塞北菊花分外香。(选煤分公司:兰天龙) 又重阳 咽寒笼罩,暮色收敛,乡亲思思,滴滴霏霏。一夜难眠,竟已是卯时,眼前这一杯浓茗飘起的袅袅清香中,那故乡的乡情、乡音、烟火气……在升起的水汽中若隐若现,我知道那是心底乡愁的呼唤,这呼唤阒然发酵,不经意间从眼眸中奔涌而出。 也许是临近重阳,忽就想起了故乡的重阳节,更确切地说,是想起了爷爷陪伴我度过的每一个重阳节的夜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节日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就像南方过端午节划龙舟,而北方则系挂五彩丝一样。陕北过重阳节时白天要忙着秋收,晚上就一家人一起围坐在土灶台旁吃晚饭、话农事,晚辈们祝福老人,老人则利用这个机会传授农技。 几许是身体原因,我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疯跑,爷爷便经常陪在我身边,重阳来了就会给我讲着一代代传下来的风俗、讲究,还反复用那几句歌词逗我开心,时隔多年我还记得是这么唱的“九月里九重阳,收呀收秋忙,谷子呀那个糜子呀,铺呀铺上场,红个丹丹的太阳,暖呀暖洋洋,满场的那个新糜子,喷呀喷鼻香。” 回忆东奔西走,爷爷骤地定格,只留下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依旧陶染着我。比如,我初次感知“良心”就是在幼年时的重阳。节前傍晚,爷爷教过的一个学生放学后很晚也没有回家,家长实在没办法就来家里找爷爷帮忙,爷爷在得知来意后一面听家长说情况,一面向着夜幕中急奔而去。直到第二天,爷爷才带着两裤脚的泥和满脸的疲惫回家,连他平时最爱惜的衬衣都被擦烂几道口子。我忙问爷爷咋回事?咋才回来?爷爷说:“这毛娃是个留守儿,别人家的大(爸)都回来收秋了,他大回不来,娃晓得过重阳了就一个人顺着他大回家的路上找去了,参或找不上(娃差点找不着)。”当我问到为什么非要与家长一起去找呢?爷爷说:“做人得有良心,教过人娃,就得对得住自己的良心。”“爷爷,什么是良心?”爷爷虽然是个教师,但他没有给晦涩难懂的解释,只是给我打了很多比方,我仅记得“做教师就不能误人子弟……良心就是不管干什么事情,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 挚真的亲情,从我的世界猛然抽离,又是一年重阳时,回望过往,恍若梦里,却已是空中浮云,飘然而去。(阳木生态公司:杨继 高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