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
【员工心语】安全,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8-10-10      作者:马建华      分享到:

  提起矿工,你能想到什么?是诗人笔下从黎明走向至暗,从黄昏回到人间的一群人;亦或是漆黑的巷道,佝偻的身影,沾满煤灰的脸;……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路,和自己农民的命运做斗争,毅然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那时候的煤矿还用着最原始的采煤方法--炮采。“刚放完头茬炮,硝烟还没有散尽,煤溜子隆隆地转动着,斧子工正在挂梁,攉煤工紧张地抱着一百多斤钢梁铁柱,抱着荆笆和搪采棍,几乎挣命般地操作。”这是少平的工作环境,早年的矿井,运输靠罐笼,管理靠打骂,危险程度远远大于当下,用父亲的话来说,炮采时代的矿工是提着脑袋干革命。

  读完小说,总能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和少平一样,我出身农村,毕业之后,选择在煤矿工作。现代化的煤矿,综采替代了传统的炮采和机采,管理的手段也更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事故的数量也倾于减少,最直观的感受是:一起事故对于一个家庭造成的伤害没有变。《平凡的世界》中,少平的师傅安锁子被一根钢梁刺穿而死,一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现在,偶发的事故对一个家庭的摧毁亦是如此。在我看来,煤炭行业有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词:百万吨死亡率。透过这个词汇,你不得不思考,煤矿行业是直接和死亡挂钩的。而“率”这个字又仿佛明码标价一般。其他的行业中,少有甚至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词汇,唯独矿工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今天,煤矿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矿井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不必再像少平那样“冲锋陷阵”,然而安全管理工作却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小说中矿领导说过一句简单粗暴的话“下井就有可能死人”,从一个安全人的角度看,“可能”这个词是深有考究之处,“可能”就意味着一种概率,跟百万吨死亡率一样,是一个数字,没有人敢保证在矿井的服务年限之内不发生一起事故。安全管理的作用,就是通过手段预防各类事故,使百万吨死亡率这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数字降低到无限低。以至于,在数学的世界里,可以无限接近于零。

  当前的背景下,煤矿开采技术渐趋成熟,煤矿事故中真正的“天灾”少之又少。大多数事故是由于工人的违章操作引起的,这正是安全管理的“尖峰时刻”。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对新老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遗憾的是,人总有惰性,总会有些时候有些工人为了图省事,在行车时行人,登高而不系安全带……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的威慑恰巧能够杜绝一部分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概率的世界里不断努力,不断排出事故隐患,降低事故的可能性。

  实习的一天,闲暇之中和队长交流,他说自己的儿子学经济学,我打趣道:还好您的儿子不用和我们一样,干煤矿这一行。队长很认真的告诉我:“但这种工作必定需要人来做,我们学了煤矿,也选择了煤矿,就有义务干好这份工作”。工作之余打开抖音,刚好刷到一个视频是矿工乘坐“猴车”升井,但拍摄者配了一个略显轻浮的音乐,有点嘲讽这群矿工的意味。在评论区,却是满满的正能量,言语众多,大多都是赞许矿工辛苦劳作,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是的,我们选择了煤矿,便是选择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正是我们的工作带给千家万户温暖和光明。

  安全,是矿工所有其他生命活动的前提。吾之所愿,在这安全管理的“尖峰时刻”,各种制度不断完善,各种保护日渐加强,百万吨死亡率这个词远离煤矿,煤矿工人成为一个幸福感极高的群体,让人们谈及矿工,也会浮现出唯美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