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个老式木柜,柜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摞摞账本。那些账本纸张已经泛黄,边角也起了毛边,却依然保持着挺括的模样,就像父亲永远笔直的腰板。这些账本,也记录了他大半辈子的光阴。
记得小时候,我总爱趴在桌边看他打算盘。那时的算盘珠子已经磨得发亮,在他粗糙的指间上下翻飞,发出清脆的声响。父亲常说:“算账要像打算盘一样,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含糊。”他低着头,神情专注地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那年我上初中,家里添置了一台新彩电。母亲说,是父亲获得先进个人单位发的。可没过几天,父亲却执意要把电视退掉。原来这台电视是供货商送给父亲的,他坚持要把电视退回去。母亲埋怨他死板,他却说:“该得的得,不该得的,一分也不能要。”那晚,我们一家围坐在旧电视机前,看着戏曲,父亲却显得格外坦然。
前年春节,一位表叔提着礼品上门,想让父亲在账目上"行个方便"。父亲泡了壶茶,慢悠悠地说:"咱们是亲戚,更应该互相体谅。你让我做假账,这不是帮我,是害我。"表叔讪讪地走了,父亲望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里,有无奈,更多的是坚定。
如今父亲已经退休,可那些账本依然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偶尔翻看,泛黄的纸页上工整的字迹清晰可见。单位的账册里,记录着经手的每一笔款项;家里的账册上,记录着柴米油盐的日常开销;而他自己那本,则记着这些年拒收的礼品、推掉的宴请。他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清清白白。账目要清楚,做人更要清白。”
前些日子整理书房,在父亲的抽屉里发现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叠泛黄的奖状和几张汇款单,汇款单是这些年他匿名捐助贫困学生的凭证。我这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做着这些事,却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父亲常说:"做人要像竹子,虚心有节。"他这一生,就像一竿翠竹,挺立在岁月的风雨中,始终保持着那份清正与坚韧。那些账册上的数字,不仅记录着收支,更镌刻着一个党员、一个普通会计的操守与担当。
如今,我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当遇到诱惑或困惑时,我总会想起父亲伏案记账的身影,想起那些泛黄的账本,想起他那句“清清白白做人”的叮嘱。(榆神电力公司: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