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公司紧紧围绕“智领发展,建设高端一流智慧新矿山”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大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打通以“质”谋“智”向以“智”谋“新”的转换路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添活力
1月中能袁大滩煤矿成功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月完成11207智能化超长工作面建设,井下集控中心及地面调度中心一键启停控制;
6月完成11209进顺智能快掘系统的安装调试,掘进工效由单人0.36m/工提高至单人0.45m/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公司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科研项目前期、过程及验收评价全周期管理。一方面加大超长工作面装备技术研究、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研究,强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科学释放优质产能。另一方面加大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实现矿井采掘、运输、辅助等环节的智能化常态运行。
如今,乘着科技创新的东风,互联互通、高效管理的智能化矿区目标已照进现实,先后创下16天完成11210超长工作面安装、31架最高单日支架安装以及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全年20000米掘进任务等多项新纪录。
机制创新提效力
调整优化“三核六推”高效能小组、建立完善30余项制度流程、出台《内控管理手册》,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是该公司建塑高质量体制机制的有力见证。
通过创新性改革实现在组织架构、治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性重构,搭建“二级管控模式下的四线管理”新架构,即以“124”管理架构(一个主体、二级管控、四线管理)推动上下联动更顺畅、左右协作更高效。
聚焦现场安全生产、环境治理、成本控制、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按照职能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对各直属单位实行四条线管理,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合理赋权配责。
近年来,先后取得专利7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31篇,7篇论文在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炭绿色低碳发展与智能化开采论文”征集活动中获奖,“巨厚风积沙地层长距离斜井建设关键技术”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细骨料浆体大倍线自流充填采煤技术研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翻开中能公司创新成果台账,体制机制创新下的激励成果跃然纸上。
优化资源强内力
紧扣“八个聚焦”安排,扩增量、优存量,以“三优两创两提高”为管理核心,做好设计优化、生产接续等重点工作。优化工作面布置,400m超长工作面月单产提升8万吨以上,万吨掘进率降低30%;优化巷道支护参数,实现材料高强度,支护低密度,优化采掘设计,减少后期无用巷道、岩巷施工4400余米。同时,创新实施动压巷道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缓解巷道底鼓变形,加强砼路面清理、建模、振捣等全流程管控,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行“四化五一批”用人机制,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加强关键人才培养。常态化开展以“四员两长”为重点的现场安全管理培训和全员安全培训,提升全员安全素养。今年先后有3人荣获煤炭行业奖项,1人获评全国煤炭行业技术能手,2人获评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技能晋升1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