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袁大滩煤矿通过推行“六精三十六闭环九全九双”的管理体系,将“秒管理”和“毫米管理”作为“安全时空交织”管理的起始点,成功攻克了安全生产全时空管理的难题。
在时间管理层面,中能袁大滩煤矿采取了以“秒管理”为时间维度的精准控制方法,将综采循环作业、掘进循环作业、采掘设备安装作业、零星工程作业等时间管理难度较大的领域细分为作业方法、作业进度、作业形式、作业风险管控、异常情况处理等全时段作业流程的众多管理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了各项作业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同时,引入了“千眼”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生产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变化进行精确捕捉。根据各监测点的特性,配置了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巡检执行不到位、“三违”行为以及主运输系统堆煤等情况的识别报警功能,确保井下生产现场的每一刻,均处于严密的安全监管之中。
此外,为了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特别制定了包括季节变化前后、复工复产前后、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前后、交接班前后以及班次更替前后等“十前十后”的关键时间节点管理策略,以确保在各种突发状况下均能迅速且有效地作出反应,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确保职工安全及生产的顺畅进行。 在空间管理方面,中能袁大滩煤矿展现了“毫米”级的极致精细。百米井下,每一根锚杆、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区域都被赋予了精确的空间坐标与安全意义。该矿通过实施“毫米管理”,将安全生产的空间维度细化至极致,不仅限于对巷道掘进精度的严格控制,更延伸至设备安装定位、顶板支护强度、通风系统布局等每一个细微之处。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激光导向技术,确保掘进方向准确无误,同时对掘进截面的尺寸进行毫米级监控,避免超挖欠挖现象,维护了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在顶板支护方面,通过应力监测与数据分析,精确计算每根锚杆或锚索的预紧力,确保支护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地压,为职工提供坚实的“安全伞”。 中能袁大滩煤矿还注重通风系统的空间优化布局,通过对风流路径、风速分布进行粉尘情况进行精准模拟与调整,创新采用除尘风机+水旋式雾炮机和捕尘网+风水联动全断面水幕等多种组合模式,对溢散的粉尘进行多次净化,确保井下每一处作业地点都能享受到充足且新鲜的空气,有效降低了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粉尘浓度,为职工创造了更加健康的工作环境。 “秒管理”与“毫米管理”的深度融合,不仅在中能袁大滩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奏响了和谐乐章,更成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种对安全生产管理全时空、全方位的精细雕琢,不仅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也为行业的安全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