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其中“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尽管从名义上而言,秋天早已悄然降临,然而实际上,夏日的酷热尚未完全退却,仅是略微收敛了其锋芒。处暑预示着气温将从盛夏的酷热逐步向深秋的寒凉过渡,大地上的万物仿佛也感知到了季节的更迭,从春夏时节的蓬勃生机与繁茂景象,开始渐渐过渡到一种更为沉静,甚至略显萧瑟的氛围之中。
秋风渐起,空气变得愈发干燥,这种“秋干气燥”的环境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万物,也微妙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当我们的心情出现波动甚至情绪低落,不要担心,这其实是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可以通过阅读、散步等方式,来滋养心灵,缓解因季节变换带来的不适与压力。
处暑到来后,人们的身体也顺应着季节的更迭,往往会出现一种慵懒而深沉的疲惫感,这便是广为人知的“秋乏”现象。这种季节性的生理反应,让人们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不自觉地渴望更多的休息与宁静。适当安排午休时间,可以缓解“秋乏”,醒来后伸展运动配合伸懒腰可以拉伸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可能出现的困倦与疲惫感,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在如此恬静的时光里,不妨与三五好友相约出游,一同踏上郊外的旅程。漫步在林荫小道,脚下是落叶铺就的金黄地毯,抬头仰望,天际间云朵悠然自得,时而聚拢成壮阔的云海,时而轻盈散开,云卷云舒之间,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柔软而缓慢,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宁静与和谐之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处暑节气所在的秋天,虽常被文人墨客赋予“悲秋”之意,但当人们收获硕果时,心中的哀愁便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循环不息的赞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信息化运维分公司:柳叶)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节气之名宛如自然的灵动音符,精准地奏响季节的旋律,处暑便是其中动人的一章。处暑,即为“出暑”,处暑来临,暑气消散,秋风渐起,带来新凉。
古人言:“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处暑之美,尽在其中。秋光清浅如画,秋水澄澈似镜,这般景致,惹人情思翻涌,牵起对远方之人的思念。“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那一池秋水,仿若灵动明眸,静静窥视着内心的浅浅心事。“夏去暑未消,雨落凉初至”,无论是疏雨轻敲梧桐,还是骤雨猛打荷叶,那滴滴答答之声,没有春雨的旖旎温柔、夏雨的酣畅淋漓,却有着它特有的典雅和柔情,难怪李商隐偏爱“留得残荷听雨声”。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是庄稼成熟的关键节点,催绿叶更浓,促五谷穗黄,引叶鞘抽穗。处暑过后,农人忙碌不停,摘棉花、拔芝麻、翻地种萝卜,恰如“处暑萝卜白露菜”所言、亦有“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之叹。农忙结束后放晴的傍晚,云彩不再如夏天那般厚重,而是让人悠然自得无限遐想,时而成苍狗,时而成怒马,变幻万千。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时节,雨气排残暑,风声送早秋,浮躁渐退,终归清凉,一切都好像慢了下来,缓了下来。只有忙碌的人依旧忙碌,扎根一线为理想拼搏,可爱且充满蓬勃朝气。
暑气渐散,秋意渐浓,记得提醒所爱之人:“秋微凉,添罗裳。”(选煤分公司:王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