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文苑
再读《背影》
发布时间:2024-07-03      作者:梁雅欣      分享到:

第一次读《背影》是上学的时候,当时只觉得他写的伤感,并没有什么稀奇,但当我再次读《背影》时,在我的心中荡起一片涟漪。

朱自清写下这篇散文时,已为人父,在某天突然想到自己去世的父亲。父亲留给他最深的记忆是月台上送行的背影,文中作者写下了三次“眼泪”。

其中第二次落泪是《背影》全篇中抒发情感最细腻的地方。作为三十多岁的大人,去上海坐火车本不是难事,可是朱父还是安排了一个茶房陪同,并多次嘱咐茶房仔细些。犹豫再三后,还是决定亲自送儿子坐火车。这时候尽管文中没有直接叙述,但作者心中已有烦闷之意,只是没表现出来。在父亲讲价的时候,更是觉得父亲“不聪明”,有点迂腐。可是父亲穿过月台,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给他去买橘子,“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句将一位父亲迫切的希望能为远行的儿子做点事情的心态写的淋漓尽致,在那一瞬间,作者突然发现了父亲的衰老,顷刻间击碎了他自以为的“聪明”。

朱自清的《背影》,幼时还读不懂,我看不懂父亲的“蹒跚”“努力”,也看不到朱父的爱子心。但是当我如今再拿起这篇散文时,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了我父亲的背影,四年的求学时光,父亲总是担心我坐火车太过劳累,很多次都是开车送我上学。6个小时的车程上他总是“唠叨”不休,好似要将自己所知的一切传授给我,我当时却只觉得厌烦,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子,便闭上眼睛假寐不再听他的絮叨。到学校后,父亲吃力的将我的箱子搬下来,我看到他的背影时便愧疚没有同他多聊一点,现在想来,仍觉得对不起父亲的一片苦心。

回到家乡工作后,我经常会想,我的父亲对他的女儿满意与否,大抵是不满意的?毕竟我辜负了他对我的期盼,没能成为他所期待的样子。但父亲对我从来都是包容的,包容我的任性、我的错误,支持我的每个决定和选择。我想我应该和我的父亲说一声感谢,感谢父母对我无私的爱和理解,也希望我最终能够成长为让他骄傲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