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文苑
读《好诗共欣赏》有感
发布时间:2024-05-13      作者:詹柯鑫      分享到:

《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这本书是根据叶嘉莹1988年7月在北京的一次演讲内容整理,虽时隔多年至今读来仍然新鲜。整体是偏白话的,便于读者理解。文中通俗易懂的为我们分析了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位大家的诗作。

叶嘉莹先生曾多次引用老师季羡林的话“余虽不敏,余虽不才,然余诚矣”来表达自己热爱诗词、想为古典诗词的传承尽一份力的真诚。以我读此书的观感来说,叶嘉莹先生的古典文化、西方文学修养都很深厚,书籍和演讲的内容从不是照本宣科,是很有见地的。书中有具体的知识,也有方法,有感性,也有理性,她的讲解能够真正地给帮助读者打开理解古典诗词的大门。

或许和她自身经历有关,可以发现她讲诗词的特点是中西结合,在结合古人的一些文学理论、创作历史背景、追溯作者的思想活动,又参考了一些西方文学理论。如书里讲诗词中字与词的选择时,就用到了西方语言学理论;说诗句的表层意思与内在含义时,用了西方接受美学和符号学的观点;再如读者因作品内容带来的感动或因作品联想自身引发的无穷感受这一观点,结合西方语言学、诠释学、读者反应论、接受美学、新批评和意识批评等各种学说说明。她让理论的严肃性与诗词的雅致融会贯通,古老沉寂的诗词与现代学说结合更有别样色彩。

读此书可以明显地感知到一点,她能解读到我们未曾理解到的深厚情感与人物特色。我们都知道陶渊明田园淡泊、杜甫沉郁顿挫、李商隐深情绵邈,读诗自然而然会代入这些特点去理解诗句,但在她眼里,陶渊明是自我实现的人,杜甫的感情是博大深厚的,李商隐的迷惘里满是热切的追寻和悲哀的失落。也提醒我们,读诗词与做事时,不要先入为主。

叶嘉莹先生的分享与讲解,如同春风拂面,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重新感受到了与诗词相遇的美好,让烦躁的心安定了下来。读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大家不妨拿起书本或是聆听先生的音频,去感受诗词的魅力,体会诗词的宁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