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低矮的四方桌,残破的桌身上印刻着岁月的痕迹,几个泛着茶垢的小茶碗,静静地放在上面。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和这张小方桌总不能分开,一杯杯小茶碗里,酝酿的是属于爷爷的一杯杯清茶,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段段醇厚芬芳的家风记忆。
记忆中,一有闲暇,爷爷便静坐在方桌旁,随即泡上半盏茶。每当这时,我总会在一旁闹腾,待玩闹够了,便依偎在爷爷怀里,打量着他泡茶时的动作与神情。爷爷泡茶时,总是那么耐心细致,他先用开水烫过茶壶和茶杯,然后放入适量的茶叶,再缓缓倒入开水,随着热气的升腾,茶香渐渐弥漫开来,他轻轻摇晃着茶壶,让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释放出更多的香气。爷爷泡茶,一泡便是半天,但茶杯里从未剩下过半滴茶水,茶壶里也总不见一片残渣。幼时的我,总以为这茶是极美味的珍品,不然爷爷怎么半滴也不舍得浪费。
孩童的我甚是顽皮淘气,总在不经意间犯错。或许是感到好奇,留恋着那一壶壶茶中散发的清香,便偷偷地取出了茶叶,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泡了满满一大壶茶。当茶香溢满房间时,心中一阵窃喜,迫不及待地为自己倒上一杯,满怀期待地将其倒进肚里。可是,那茶的味道似乎与爷爷泡出的大相径庭,没有清香,没有清甜,反而有一种形容不出的苦涩。大失所望后,转身打算离开,却不经意间把一整壶茶撞倒在地。整壶茶瞬间倾泻而出,洒了一地,茶壶在地板上摔得粉碎,茶叶散落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伫立原地,心中忐忑不安,脑海中浮现着都是接受责罚的画面。不承想,爷爷问明缘由后却只是笑了笑,说道:“孩子,茶壶碎了没关系,但是你浪费的这壶茶,却再也回不来了。这每一片茶叶,都是茶农们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的成果,那是他们汗水与心血的结晶啊!”。那一刻,我恍然明白,爷爷所珍视的不仅是茶水中的馥郁香气,更是那茶叶背后所蕴含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爷爷对于每一滴茶水的珍视,都彰显出他对劳动的深深敬意,对节俭品质的无比尊崇。
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在课堂上他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节俭美德;课下他则身体力行,践行节俭理念,为身边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虽说爷爷以前的苦日子早已过去,但若是一向他问起,他一定是津津乐道地讲起那时候的趣事,即便贫穷,却仍懂得苦中作乐,但正因为苦才更要节约。爷爷也常常向我讲起曾国藩的家风,讲起他怎样在官场终年以节俭为首,衣食住行样样质朴,衣服上打了多少个补丁仍然坚持在穿。爷爷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每次吃饭都不剩一粒米,圆珠笔用到写不出来为止,买生活用品总是赶着打折促销的时候……一部用了多年的老款手机,键盘磨损严重,爷爷怎么也舍不得更换,总是说“手机能接打就行了,换新的没多大必要”,直到再也开不了机,爷爷才肯罢休。
年幼时我不曾理解,只是在耳濡目染间将爷爷的一言一行记在心里,后来才渐渐明白,正是爷爷的一言一行,促使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后来,家搬去了县城里,虽不再和爷爷奶奶一同住,但在小方桌前泡茶饮茶的画面,时常会在脑海中浮现。闲暇之余,我也会在客厅内的茶几桌上泡泡茶,那四溢的茶香中伴着爷爷一句句深切的叮嘱,唤起我内心深处对节俭生活的坚守。
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独特的,它既可以是一种生活的调味品,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可以是一种修身的媒介。于我,便爱它的香气悠长,也更爱流转于那半壶清茶中沁人心脾的绵绵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