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运输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系统,历来都是矿井零敲碎打事故的多发环节,也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涌鑫公司坚持以提高矿井辅助运输管理水平为目标,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运输现场管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驾驶员操作行为培训,改善运输作业环境,规范运输秩序,做好超前预防,对矿井辅助运输进行精益化管理,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设备保障 强化车辆日常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使用无轨胶轮车,深入推进辅助运输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切实从源头筑牢驾驶员的安全文明行车意识,涌鑫公司辅助运输方式全部采用柴油无轨胶轮车运输,全部车辆统一由车辆管理人员调度进行维护、保养、维修,模仿4S店维修保养模式,建立一车一档,严肃用车纪律,实现了车辆基本资料全留痕。
与此同时,完善了《安山煤矿辅助运输管理制度汇编》《胶轮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山煤矿辅助运输队防止重大事故措施》等相关规定,并严格落实,每月由专业检查人员对在册运行的车辆进行隐患排查和维护保养,重点排查车辆制动及转向系统,排查合格的车辆粘贴合格证,无合格证车辆严禁入井;每班由专业检查人员在井口对车辆进行逐一检查,检查合格的车辆允许入井,不合格车辆经处理合格后方准入井,检查的结果由当班车检人填写《安山煤矿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行检查记录》;严格落实“车辆超速闯红灯”“会车管理”等规定,杜绝人车超载现象,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强制执行每5-6个月之间全车油脂全部更换一次,以减少车辆磨损配件费用,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环境保障 打造本质安全环境
“重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就是不一样,既提高了行驶速度,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就是,现在这条路跟之前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前两天还是乡村小路,这才几天就变成了‘高速公路’。”这是安山煤矿员工在乘坐防爆无轨胶轮车入井时的一段对话。
他们所说的这条“高速公路”就是从副平硐口到1165辅运大巷重新铺设的沥青路面,长度共计2300米,在不影响井下正常生产,原定11天完成的沥青路面提前4天完成了铺设,具有承受能力强、可塑性强、制动平稳、使用年限长、夹带粉尘少、运输效率高的优点。重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不仅减少了车辆的受损率,提升了行车的安全率,而且减少后续道路的维护费用,提升了道路修复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实行线路“二带一墙一面”管理,在辅运巷安设反光防撞桶设置的“防跑车缓冲带”;模仿高速路增加巷道彩色“反光带”,各主要辅助运输交叉拐弯处使用废旧轮胎固定上墙形成“防撞墙”,安设凹凸镜、黄色警示灯,喷“黄、黑”警示漆,大大增加了司机的主动安全意识,形成“警示减速面”。
智能保障 畅通辅运大动脉
随着打造一流智能标杆煤炭企业的加速,涌鑫公司已建成了涵盖信息基础设施等56个智能化子系统。智能辅助运输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依托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矿井人员及物资运输安全高效为切入点,开启了矿井智能运输新模式。
其中,智能辅助运输管理系统使用UWB精确定位技术与现有4G通信系统实现井下辅助车辆运输的智能化管理,在二维地图中显示当前井下车辆的精准位置,行进方向、当前车速、驾驶员等相关信息,该系统可与车载终端进行全双工语音通话,车载终端能够实现一键直呼调度、自动接听、语音双向对讲,支持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车厢监控视频等功能,能够实现动态监控车辆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实现车辆运行速度监测,闯红灯违章告警,车辆在规定区间或位置出现超速,自动记录超速信息并形成报表,包含车辆信息、超速地点等相关信息。值班人员也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通过软件控制红绿灯的状态,实现一键式“一路绿灯”功能,特殊情况时,还能够手动远程控制红绿灯,指挥井下车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井下运输事故,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下一步,涌鑫公司将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合理布局,高效有序地推进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充分发挥智能化设备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