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多步,400余次蹲起,爬楼60多层,即便是凌晨也要准时到岗,换上工装、拿上检查工具,上煤仓、下车站、进厂房,严查细节、记录汇报……完成一趟安全检查就需要2个小时。而这样的工作,选煤分公司的安检员们每个班都要重复3次,一天的检查任务完成后,大家都已是大汗淋漓。
细节不放过 紧绷“安全弦”
凌晨3点,警报声响彻装运车间,打破了厂房内短暂的平静,火车装车系统逆煤流逐一启动。李龙开始了当班第二轮的现场巡检,他指着前方矗立在沙漠中的两座高塔:“这是火车智能装车站,一键启动无人装车,装满一节载重80吨的运煤车厢仅需40秒”。 如今选煤分公司实现了高度智能化,浓缩池、抑尘库等多个岗位依托智能化实现了“无人值守”。虽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了,但“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让安全员们时刻都绷着一根弦。 “3楼浅槽处有异响,一直找不到原因。” “收到,收到……” 李龙听到对讲机里的对话,直奔现场,反复检查浅槽的各个部位,最后在转动中的刮板上发现其中一颗螺丝不见了。岗位工及时停机补上螺丝,有效避免了刮板卡死而导致的设备停机。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都称李龙长着一双“火眼金睛”。 培训安全员 把好“安全源” 翻开安全员的学习笔记本,“刮板机跳链的主要原因”“分叉溜槽防堵妙招”“如何减少现场员工的‘三违’行为”等内容记得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 面对安全工作,选煤分公司的安全员们始终充满“饥饿感”,生产区域内的每个角落他们了如指掌,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重复性隐患他们了然于胸,一项项重点内容、一条条风险源辨识记满整个笔记本。 “小斌,考你个问题,浅槽跳链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因为卡矸石、链轮磨损、链条过松……”王小斌对答如流。下班路上,安全员们用这种特殊的聊天方式不断提升“内功”。 今年以来,选煤分公司对安全员定期进行系统性培训,看典型案例,学安全常识,要求带着问题到现场,观察探索找答案,为他们的工作本领“劲骨丰肌 ”。 全员管安全 处处是“美景” “想要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班组。最近,我们推行了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让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监管遍布每一个角落。”曹家滩选煤中心安全员王欢说。 该公司共在基层班组内设立班组“安全员”36名,确定实际工作岗位,改变基层班组由班组长一人管安全的传统做法,并区别于班组一般生产人员,负责处理班组内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工作能够结合各个班组实际情况,使安全工作更具“个性化”。 “你们工作前的安全分析只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结合车间实际工作,比如遇到五级以上大风时,整平压实作业应停止作业。”下班前,王欢叮嘱道,顺手拿出手机对着厂房拍了一张照片。 你看!安全工作搞得好,处处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