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问路”乡村振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石增武赴佳县王宁山帮扶村走访调研
发布时间:2021-11-24      作者:ybwangzhan      分享到:

1.jpg

从榆林市出发,汽车沿着榆佳高速一路向东驰骋,2个小时的车程后,便来到了位于黄河沿岸的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已是寒冬时节,入目四下,万里黄河尽收眼底。然而,不同于季节的清冷,村子两旁遍布的红枣树林、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连排窑洞错落有致,村民淳朴真诚,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在这里已经初见成效。

2.jpg

11月23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石增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滢,党委委员,小保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征以及乡村振兴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行9人,在榆林市乡村振兴局副县级督查专员刘喜林、佳县副县长王雨飞的陪同下,来到公司帮扶村——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走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地处黄河中游,属于典型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地貌。这里红枣资源丰富,脱贫攻坚期间,积极发展红枣原生态循环产业链,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原生态田园综合体,吸引企业合作开发红枣深加工系列产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然而受新疆红枣的冲击,村子里以红枣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受到影响,村民收入有所滑坡。

3.jpg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石增武一行分参观红枣制酒产业链、走访脱贫户、看望驻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四个主题,“问路”乡村振兴的解决方案,在“走亲访友”间,看望了远在王宁山村他挂念的“亲戚们”。

在红枣制酒厂,石增武一行参观了红枣深加工的设备、流程以及工作环境,详细了解了红枣制酒的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

4.jpg

在脱贫户张德龙家,老人家刚卖完红枣,满身尘土也一点都挡不住他的精气神。

“红枣一斤多少钱?”

“养了多少只羊?”

“今年收成还好吧?”……

拉家常的间隙,张德龙老人的妻子端来了一盘红彤彤的大枣,热情的分给众人品尝。

“够用,够用,这两年就是红枣价格低了点,收入少了。”朴实的话语,表达了现在生活的美好与希翼。

看到公司送上的米面油等慰问品,老人一直推辞说“够用,够用。”

5.jpg

在驻村队生活的窑洞,石增武伸手摸了摸土炕旁边的炉子,看到没有温度,关心的询问大家的吃饭、取暖问题,了解到大家在农户家吃饭后,他笑着说“这我就放心了。”

临走时,他还不忘叮嘱大家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公司会竭尽所能的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6.jpg

走访慰问结束后,公司在王宁山村党支部活动室组织召开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榆林市乡村振兴办主任刘喜林、佳县副县长王雨飞,木头峪镇党组织书记马峰强分别介绍了榆林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王宁山村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布局落地,推进各类经济项目与村民利益紧密挂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石增武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国有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义不容辞责任,来到王宁山村,看到村民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自信和热情,更加坚定了公司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信心。他希望,公司驻村干部能够深入学习,认真研学国家产业政策,针对目前王宁山村有机红枣加工产业面临的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路径不畅,产能效能释放缓慢等问题,整体谋划,拿出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宣传推介好红枣产业各类产品,运用好消费扶贫政策,帮助王宁山村早日实现产业振兴。

刘喜林、王雨飞对公司一直以来对王宁山村的关注和支持表示了感谢,希望公司能够积极发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经验和做法,持续用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多出谋划策,发挥好产业帮扶和消费扶贫的有效作用,为村民谋得福利。希望驻村干部能够紧紧围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16字要求, 吃透产业政策,借助乡村振兴和企业结对帮扶政策,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