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70名青年大学生经过校招、笔试、面试等诸多环节,最终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加入到曹家滩大家庭。作为曹家滩公司实现世界一流智慧化矿井的中坚力量,青年员工的成长进步与曹家滩矿的建设息息相关。如今,70名新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个月,面对现在的工作他们有什么感想?他们的态度有哪些转变?对于未来,有哪些憧憬?小编采访了几位新员工,带大家一探究竟。
白正轩:成长渠道很畅通
8月12日,我们一到矿,就签定了师徒合同,跟随优秀的前辈学习,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确实受益匪浅。为了提高员工技能,我所在的通风维护区坚持每周集中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比赛。由于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我们区队“比学赶超”氛围很浓厚。许多新同事牺牲业余时间,坚持“每日一练”,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相互提问,督促自我提高。我们监测监控班的同事下班后,依然主动学习到晚上10点。虽然辛苦,但看到自己不断提高的专业技能,内心依然充满喜悦。正是凭着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提升。现在,我已经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尝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甜头”,为自己“煤黑子”的蜕变感到自豪。每当监测监控系统的故障排除时,自己心里很高兴,感觉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刘茂福:工作氛围很浓厚
我是家中独子,爷爷和父亲都是矿工。从小了解矿工的辛苦,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读了4年本科,3年硕士,我决心做个不一样的“煤三代”,用知识改变煤矿落后的生产力。入职以来,我一直保持着“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不是在工作面,就是去工作面的路上。”是我的真实写照。一开始我也彷徨过,怀揣着建设智慧化矿山的梦想,我干的第一份工作却是跟在采煤机后面清理浮煤、擦支架立柱和打扫卫生。我感到很困惑,自己作为采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竟在这里清煤泥,井下采面的脏热和工作的劳累让我难以适应,上了半个月班的我跑回了老家。在家时,父母给我做思想工作,领导也打电话鼓励我。几天后,我重新回到班里,咬牙坚持了下来。一个月后,老工人说出了其中的意义:“干工作一定要从点滴做起,清煤泥看似没有技术含量,但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细心、耐力、体力、专注度等素质,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小看每一个细节”。我们综采区没有假日、没有周末,这样的状态,一方面来自同事们归零心态和自律意识的支配,也源于我们“目标一致、合力奋进”的团队理念,更源于我们有着“快节奏、满负荷、高效率”的工作氛围,我们乐在其中。如今,我和同来的小伙伴们一样,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市里买房,给自己安个家。
王良辉:生活环境很温馨
校招时,我就感受到了曹家滩公司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求和诚意,可习惯了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一开始我并不适应毛乌素的风沙,曹家滩公司不遗余力为职工改善生活环境的举措很打动我。工作一个多月后,2号职工公寓全面竣工,公司为公寓配备了消防安全设施,添置了床铺等生活用品,达到“放心入住”的要求,公司领导深入员工宿舍,与我们促膝长谈,及时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人的热情。根据青年员工兴趣,公司成立了摄影、篮球等协会,定期组组织活动,丰富青年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我现在每周都要打上几场球,这不仅能强身健体,也有利于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上周我们和综采区的比赛打得很焦灼,由于大家的信任,凭借关键时候的一次投篮,我们赢了对方。这次比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现在,我对工作得心应手,之前的文弱书生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感恩矿山给了我坚毅的品格和丰富的生活。刚来曹家滩时,看到无尽的大漠,感觉就像做梦,我很迷茫。工作三个多月了,有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工作作风、和谐的工作环境,现在我对曹家滩公司的未来充满希望,选择矿山我感到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