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曹家滩公司:“三大讲堂”促职工素质提升
发布时间:2018-11-07      作者:思龙 伟伟 养伟      分享到:

  曹家滩公司面对职工队伍扩大、项目建设提速、矿井投产在即的实际,做足职工技能提升的功课,扫除职工“应知应会”的盲区,开设青工成长的“小灶”,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助力矿井安全生产。

  

  一线讲堂接地气,加速技能提升

  “大家在工作面移动液压支架时,一定要注意降架的距离不要超过20厘米,要利用侧护板调整支架间距,以避免出现咬架、歪架现象……”听着德国艾珂夫公司专家在现场的讲授,该公司综采区书记肖成涛告诉笔者,综采区几乎每周都有设备、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员到施工生产一线为职工们讲授岗位知识、传授操作技能。

  像这样的课堂,在该公司的关键工作场所或关键工作岗位上,经常都会“开设”,而且全部设在作业现场。讲授的老师大多为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以及聘请的有关专家,主要采取老师和职工之家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演示、实打实演练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教授过程中,老师会现场解答职工提出的关于设备组成、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疑问,还会针对某一常见易发问题安排职工现场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说做结合、释疑答惑的形式,职工们既明白了工作原理,更懂得了操作技巧,切实提升了现场操作水平。

  

  班前讲堂氛围浓,扫除知识盲区

  “皮带检修工每班检修时应该注意什么?”“矿井安全管理‘十条红线’是什么?”这是该公司机电运输区班前会上一问一答的情景。这样的场景,在该公司所属三个区队的班前会上每天都会上演,已成为职工上岗作业前的“必修课”之一。

  围绕煤矿安全知识和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利用班前会有效时间,该公司的区队当班干部结合当日安全风险点和作业操作要领向职工发问,并对职工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更正,促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岗位操作技能的理解和安全知识的掌握,消除知识盲区,有效帮助职工提升素养。

  “班前讲堂这样的形式好,不仅能够督促我学习和掌握岗位‘应知应会’,还帮助我提高了技能水平,也提醒我时刻绷紧安全弦。”职工王凯说。

 

  师徒讲堂开“小灶”,助力青工成长

  “我愿意把工作中积累的全部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我将以师傅为榜样,虚心求教,积极进取,争取早日当上技术尖兵。”在该公司师带徒合同签订仪式上,刚刚招聘的大学生张伟杰开始了自己的“拜师学艺”之路。和李沛一样,该公司今年招聘的86名大学生都拜了师傅,签了师徒合同,开启了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

  在师带徒活动中,该公司明确目标,制定措施,选聘了一批素质强、业务精、有责任的技术骨干当师傅,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进行师徒组合,助力青工职业道德塑造以及技能水平提升。

  在充分了解徒弟的思想状况、专业知识、岗位特点的基础上,师傅们通过量身定制的培训计划,分阶段、有重点的严格考核,最贴心、有数据的考核记录和学习鉴定,对青工给予正确引导和培养,营造了以老带新、以优促新的学习氛围,达到了培养人才与储备人才目的。